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物料倉,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倉門啟閉機構的物料倉及手持式采集器。
背景技術:
如今在小型手持式采集設備中通常會設置物料倉(收集倉),其中,物料倉的作用是對采集的物料臨時儲存,等物料倉內將近存滿時,再把物料倉內的物料釋放出來,放到大容器里;例如,當用戶使用手持式采集器采集金銀花時,金銀花會臨時儲存在手持式采集器中的物料倉內,當物料倉內的金銀花充滿物料倉后,用戶需要打開倉門將物料倉內的金銀花釋放至另外的大容器中;由于在采集過程中需要頻繁的打開、關閉倉門,所以就要求倉門的啟閉機構需要簡單耐用,同時,為了提高采摘速度,要求打開、關閉倉門時能夠快捷、方便,現(xiàn)有技術中,倉門關閉后通常通過卡鉤的連接方式固定在物料倉上,但是由于卡鉤在卡接時存在摩擦,因此,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xiàn)嚴重的機械磨損,從而影響了其連接穩(wěn)定性,另外,采用卡鉤,在打開和關閉倉門時,反應緩慢,影響了采集速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啟閉倉門快捷的物料倉及手持式采集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物料倉,包括倉體及與所述倉體鉸接的倉門,所述物料倉還包括倉門啟閉機構;
所述倉門啟閉機構包括第一磁鐵、第二磁鐵、第三磁鐵及轉桿,
所述第一磁鐵設置在所述倉門上,所述轉桿鉸接在所述倉體上,所述轉桿的第一端設有所述第二磁鐵及所述第三磁鐵,所述轉桿轉動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二磁鐵相吸合,以能使所述倉門閉合,所述轉桿轉動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三磁鐵相排斥,以能使所述倉門開啟。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磁鐵設置在所述倉門的內側,所述轉桿鉸接在所述倉體內,所述第二磁鐵及所述第三磁鐵設置在所述轉桿的第一端的端面上,且所述轉桿的第一端朝所述第一磁鐵設置。
作為優(yōu)選,所述倉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倉體分割為第一容腔及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形成儲存室,所述轉桿設置在所述第二容腔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倉門啟閉機構還包括扳機,所述扳機設置在所述倉體上,所述轉桿的第二端能夠與所述扳機抵接,通過所述扳機推抵所述轉桿的第二端,所述轉桿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換至所述第二位置。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磁鐵、所述第二磁鐵及所述第三磁鐵均為永磁鐵。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磁鐵遠離所述倉門與所述倉體的鉸接處設置。
作為優(yōu)選,所述倉門啟閉機構還包括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轉桿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倉體連接,以使所述轉桿由所述第二位置復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作為優(yōu)選,所述倉體上與所述倉門的鉸接處設有用于限制所述倉門最大開啟角度的限位部。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容腔上設有透視窗。
一種手持式采集器,包括殼體及至少一對采集輥,其還包括如權利要求上述任意一種所述的物料倉,所述物料倉具有進料口及出料口,一對所述采集輥設置在所述進料口處,所述倉門設置在所述出料口處。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物料倉利用磁鐵的吸合、排斥特性來實現(xiàn)倉門的開啟及閉合時的鎖緊,并且磁鐵之間不需要相互接觸,因此避免了磨損,且操作快捷,使用高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物料倉的轉桿處于第一位置時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物料倉的轉桿處于第二位置時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手持式采集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殼體;11-儲存室;12-進料口;13-透視窗;14-隔板;15-限位部;2-采集輥;3-倉門;31-第一磁鐵;5-轉桿;51-第二磁鐵;52-第三磁鐵;53-推抵部;54-復位彈簧;6-扳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物料倉,包括倉體及與所述倉體鉸接的倉門3,所述物料倉還包括倉門啟閉機構;所述倉門啟閉機構包括第一磁鐵31、第二磁鐵51、第三磁鐵53及轉桿5,所述第一磁鐵31設置在所述倉門3上,所述轉桿5鉸接在所述倉體上,所述轉桿5的第一端設有所述第二磁鐵51及所述第三磁鐵53,所述轉桿5轉動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磁鐵31與所述第二磁鐵51相吸引(第二磁鐵51與第三磁鐵53完全吸合或保持有一定距離),以能使所述倉門3閉合,所述轉桿5轉動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磁鐵31與所述第三磁鐵53相排斥,以能使所述倉門3開啟,本發(fā)明提供的實施例中,第一磁鐵31、所述第二磁鐵51及所述第三磁鐵53均為永磁鐵。
具體的,為了防止倉門啟閉機構受外界觸碰而影響其使用穩(wěn)定性,所述第一磁鐵31設置在所述倉門3的內側,且遠離倉門3與倉體的鉸接處設置,所述轉桿5鉸接在所述倉體內,所述第二磁鐵51及所述第三磁鐵53設置在所述轉桿5的第一端的端面上,且轉桿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轉桿5的第一端朝所述第一磁鐵31設置。進一步的,為了防止物料對倉門啟閉機構造成影響,所述倉體內設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將所述倉體分割為左側的第一容腔及右側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形成儲存室11用于盛放物料,所述轉桿5設置在所述第二容腔內。進一步的,為了便于操作,所述倉門啟閉機構還包括扳機6,所述扳機6設置在所述倉體上,所述轉桿5的第二端能夠與所述扳機6抵接,通過所述扳機6推抵所述轉桿5的第二端,所述轉桿5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換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倉門啟閉機構還包括復位彈簧54,所述復位彈簧54的一端與所述轉桿5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倉體連接,以使所述轉桿5由所述第二位置復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將倉門3閉合,所述倉體上與所述倉門3的鉸接處設有用于限制所述倉門3最大開啟角度的限位部16,從而能夠便于關閉倉門3,另外,所述第一容腔上設有透視窗14,從而便于查看儲存室11內的物料,進而選擇是否開啟倉門3釋放物料。
如圖1所示,此時第一磁鐵31與第二磁鐵51相吸合,倉門3處于閉合狀態(tài),轉桿5處于第一位置,用戶通過撥動扳機6,扳機6抵推轉桿5上部的推抵部53,從而使得轉桿5順時針轉動(由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請參閱圖2,轉桿5轉動至其第二位置,復位彈簧54受力壓縮,第一磁鐵31與第二磁鐵51相互錯位,同時第一磁鐵31與第三磁鐵53相對,由于第一磁鐵31與第三磁鐵53相對一端的極性相同,因此倉門3被推開,儲存室11內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被釋放出。用戶釋放扳機6,在復位彈簧54的作用下轉桿5逆時針轉動(由第二位置轉動至第一位置),扳機6在轉桿5推抵部53的抵推作用下向左移動;用戶轉動倉門3使其封蓋物料倉,第一磁鐵31與第二磁鐵51靠近后相吸合,從而使得倉門3保持閉合狀態(tài)。
另外,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采集裝置,其包括殼體1及采集輥2,其還包括上述的物料倉,所述物料倉位于殼體1內,且物料倉具有進料口12及出料口(圖中未示出),所述采集輥2設置在所述進料口12處,以通過采集輥2的轉動采集物料,所述倉門3設置在所述出料口處,以釋放物料倉內的物料。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fā)明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