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園林綠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除草機。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除草機的工作方式一般為:
電機帶動刀片轉(zhuǎn)動,以利用刀片對草進行切割。其中,該刀片固定在電機的轉(zhuǎn)軸上。
然而,由于傳統(tǒng)的除草機的工作環(huán)境中一般都存在較多的水汽,因此,處于該環(huán)境中的除草機中的電機很容易受到該水汽的侵襲,從而導致該電機壽命降低或損壞。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草機,其能避免水汽進入到除草機的電機中,從而能對該電機進行良好的保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除草機,所述除草機包括:支架;防護箱,所述防護箱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防護箱包括主箱體、窗板、第一防水構件和第二防水構件,所述主箱體上設置有窗口,所述窗板的形狀與所述窗口的形狀對應,所述窗板設置在所述窗口處,所述窗板與所述主箱體通過鉸鏈連接,所述第一防水構件蓋設在所述第二防水構件之上,并覆蓋所述窗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主箱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防水構件設置在所述主箱體的第一邊緣部與所述窗板的第二邊緣部之間的間隙處;電機,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防護箱內(nèi);刀片,所述刀片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刀片的邊緣處設有刀齒,所述電機的轉(zhuǎn)軸與所述刀片的中心部位相固定;擋板,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電機與所述刀片之間,所述擋板與所述刀片具有預定間隙,所述擋板與所述支架相固定,所述擋板覆蓋所述刀片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電機用于帶動所述刀片轉(zhuǎn)動。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擋板的一側設置有彎折部,所述彎折部自所述擋板朝向所述刀片彎折。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彎折部的末端與所述擋板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預定間隙的寬度與所述刀片的厚度之和。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彎折部的內(nèi)側面為曲面。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第一防水構件包括:第一橡膠板,所述第一橡膠板覆蓋所述間隙;第一密封條;第二密封條;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條和所述第二密封條設置在所述第一橡膠板朝向所述窗板的表面上。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主箱體上設置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用于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相卡設;所述窗板上設置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扣槽用于與所述第二密封條相卡設。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第一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所述第二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二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第二防水構件包括:第二橡膠板,所述第二橡膠板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間隙處;第三密封條;第四密封條;其中,所述第三密封條和所述第四密封條設置在所述第二橡膠板的同一表面上。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主箱體上設置有第三扣槽,所述第三扣槽用于與所述第三密封條相卡設;所述窗板上設置有第四扣槽,所述第四扣槽用于與所述第四密封條相卡設。
在上述除草機中,所述第三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三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所述第四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四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
相對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能避免水汽進入到除草機的電機中,從而能對該電機進行良好的保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除草機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的刀片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發(fā)明的除草機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的刀片的截面圖。
本發(fā)明的除草機包括支架101、防護箱103、電機102、刀片105、擋板104。
所述防護箱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防護箱包括主箱體、窗板、第一防水構件和第二防水構件,所述主箱體上設置有窗口,所述窗板的形狀與所述窗口的形狀對應,所述窗板設置在所述窗口處,所述窗板與所述主箱體通過鉸鏈連接,所述第一防水構件蓋設在所述第二防水構件之上,并覆蓋所述窗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主箱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防水構件設置在所述主箱體的第一邊緣部與所述窗板的第二邊緣部之間的間隙處。
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防護箱內(nèi)。
所述刀片的形狀為圓形,所述刀片的邊緣處設有刀齒1051,所述電機的轉(zhuǎn)軸與所述刀片的中心部位相固定。
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電機與所述刀片之間,所述擋板與所述刀片具有預定間隙,所述擋板與所述支架相固定,所述擋板覆蓋所述刀片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電機用于帶動所述刀片轉(zhuǎn)動。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擋板的一側設置有彎折部,所述彎折部自所述擋板朝向所述刀片彎折。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彎折部的末端與所述擋板的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預定間隙的寬度與所述刀片的厚度之和。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彎折部的內(nèi)側面為曲面。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第一防水構件包括第一橡膠板、第一密封條、第二密封條。
所述第一橡膠板覆蓋所述間隙。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條和所述第二密封條設置在所述第一橡膠板朝向所述窗板的表面上。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主箱體上設置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用于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相卡設。
所述窗板上設置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扣槽用于與所述第二密封條相卡設。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第一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一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
所述第二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二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第二防水構件包括第二橡膠板、第三密封條、第四密封條。
所述第二橡膠板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間隙處。
其中,所述第三密封條和所述第四密封條設置在所述第二橡膠板的同一表面上。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主箱體上設置有第三扣槽,所述第三扣槽用于與所述第三密封條相卡設。
所述窗板上設置有第四扣槽,所述第四扣槽用于與所述第四密封條相卡設。
在本發(fā)明的除草機中,所述第三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三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
所述第四扣槽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四密封條的橫截面的形狀和面積對應。
所述擋板所對應的平面與所述刀片所對應的平面平行。
所述刀片具有環(huán)狀溝槽1052,所述環(huán)狀溝槽環(huán)繞所述刀片的中心設置在所述刀片的表面上。所述溝槽內(nèi)設置有突塊1053,所述突塊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用于在所述刀片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帶動所述溝槽內(nèi)的空氣上升,以利用所述空氣推動所形成的草屑,從而防止所述草屑粘附在所述刀片上。
所述除草裝置還包括噴氣組件,所述噴氣組件包括風機、輸氣管和噴嘴,所述輸氣管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與所述風機相連,所述第二末端與所述噴嘴相連。所述風機用于抽取空氣,并利用所抽取的所述空氣產(chǎn)生具有預定速度的氣流,以及向所述輸氣管提供所述氣流。
所述噴嘴朝向所述刀片,所述噴嘴用于向所述刀片噴射所述氣流,以利用所述氣流清除粘附在所述刀片上的草屑。
所述噴嘴包括一環(huán)狀基座,所述環(huán)狀基座與所述輸氣管的所述第二末端相扣合。所述環(huán)狀基座的中部設置有一噴管,所述噴管的第三末端與所述環(huán)狀基座的內(nèi)側面相連。所述噴管的第四末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噴管的所述第三末端處設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從所述第三末端向四周發(fā)散延伸,所述噴管的第三末端通過所述延伸部與所述環(huán)狀基座的內(nèi)側面相連。
所述噴管的內(nèi)壁設置有褶皺陣列,所述褶皺陣列包括至少兩褶皺,所述褶皺為環(huán)狀,所述褶皺沿所述噴管的中心軸環(huán)繞在所述噴管的內(nèi)壁上,至少兩所述褶皺自所述第三末端至所述第四末端以陣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褶皺包括倒鉤部,所述倒鉤部指向所述出氣口。
所述褶皺用于壓縮在所述噴管內(nèi)流動的所述氣流,以提高所述氣流從所述出氣口噴出時的速度。
所述噴管的橫截面的直徑自所述第三末端至所述第四末端遞減。這樣有利于加快所述氣流從所述出氣口噴出時的速度。
所述出氣口的外表面和內(nèi)表面均涂覆有疏水材料層,所述疏水材料層用于防止水從所述出氣口進入到所述噴管內(nèi)。
所述出氣口的橫截面的直徑處于0.8毫米至3毫米的范圍內(nèi)。例如,所述直徑為0.8毫米、0.9毫米、1毫米、1.1毫米、1.2毫米、1.3毫米、1.4毫米、1.5毫米、1.6毫米、1.7毫米、1.8毫米、1.9毫米、2毫米、2.1毫米、2.1毫米、2.2毫米、2.3毫米、2.4毫米、2.5毫米、2.6毫米、2.7毫米、2.8毫米、2.9毫米、3毫米。
所述環(huán)狀基座設置在所述擋板上,所述噴管在所述擋板上的投影所對應的直線穿過所述刀片在所述擋板上的投影所對應的圓的圓心。所述噴管從所述刀片的中心指向所述刀齒。
所述噴管的中心軸與所述擋板所在的平面具有預定夾角,所述預定夾角處于10度至50度的范圍內(nèi),例如,所述預定夾角為10度、12度、14度、16度、18度、20度、22度、24度、26度、28度、30度、32度、34度、36度、38度、40度、42度、44度、46度、48度、50度。
所述支架上設置有滑軌和滑塊,所述滑塊的至少一部分卡設于所述滑軌中,所述滑塊用于沿所述滑軌滑動。
所述防護箱與所述滑塊相連。
所述滑軌內(nèi)設置有滾珠陣列,所述滾珠陣列包括至少兩滾珠,至少兩所述滾珠沿所述滑軌的方向排列。
所述滾珠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滑軌的內(nèi)表面外。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能避免水汽進入到除草機的電機中,從而能對該電機進行良好的保護。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