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業(yè)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公知的,由于皂角樹多生于山地丘陵地帶,大型機械不易進入皂角樹種植地區(qū)進行收集,而現(xiàn)有收集方式以人工為主,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極大的增加收集成本,甚至在收集皂角樹枝的過程中還會造成工作人員的人身傷害,另外,現(xiàn)有的收集工具在收集皂角樹枝的時候非常不方便,通常都是采用鐮刀或者鋼叉來進行收集,在收集皂角樹枝的時候效率非常的低,從而極大的影響了企業(yè)的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本發(fā)明通過在連接桿上安裝收集裝置、把手和限位環(huán),并在把手和收集裝置之間設置推桿,以此來達到快速收集皂角樹枝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目的。
為了實現(xiàn)所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連接桿、把手、推桿、限位環(huán)和防滑區(qū),在連接桿上設有把手,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收集裝置,把手和收集裝置之間通過推桿連接,收集裝置由固定塊、轉動塊、收集器和上蓋構成,固定塊與連接桿一端相連接,在固定塊上設有收集器和轉動塊,轉動塊上設有上蓋。
所述連接桿為圓柱型或棱柱型結構,連接桿上設有把手和限位環(huán),把手的一端與推桿相連接,限位環(huán)套在把手與固定塊之間。
所述限位環(huán)至少為一個,限位環(huán)為圓環(huán)型結構,限位環(huán)套在把手與固定塊之間的連接桿和推桿上。
所述把手為圓筒型結構,把手套在連接桿上,把手設有防滑區(qū),防滑區(qū)設有防滑顆粒。
所述防滑區(qū)為長方型、圓型或橢圓型結構,防滑區(qū)設置在把手的外側面上,防滑顆粒為長方型、圓型或橢圓型結構,防滑顆粒均勻分布在防滑區(qū)內(nèi)。
所述固定塊和轉動塊均為圓柱型或棱柱型結構,固定塊和轉動塊呈平行結構進行設置,固定塊的外側面上設有轉動塊。
所述收集器由若干根叉齒構成,叉齒一端與固定塊的外側面相連接,叉齒等距且平行設置在固定塊的外側面上,叉齒為弧型結構,叉齒一端為圓柱型或棱柱型結構,叉齒的另一端為尖狀結構。
所述上蓋為凹槽型結構,上蓋一端與轉動塊外側面相連接,上蓋的外側面設有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之間設有轉軸,轉軸和推桿的一端相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連接桿、把手、推桿、限位環(huán)和防滑區(qū),通過在連接桿上安裝收集裝置、把手和限位環(huán),并在把手和收集裝置之間設置推桿,以此來達到快速收集皂角樹枝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目的;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便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便于工作人員的采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推桿和上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連接桿和把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塊;2、轉動塊;3、叉齒;4、上蓋;5、連接桿;6、把手;7、第一卡塊;8、第二卡塊;9、轉軸;10、推桿;11、限位環(huán);12、防滑顆粒;13、防滑區(qū)。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詳細的解釋本發(fā)明,公開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保護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的一切技術改進。
結合附圖1~3所述的一種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連接桿5、把手6、推桿10、限位環(huán)11和防滑區(qū)13,在連接桿5上設有把手6,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收集裝置,把手6和收集裝置之間通過推桿10連接,收集裝置由固定塊1、轉動塊2、收集器和上蓋4構成,固定塊1與連接桿5一端相連接,在固定塊1上設有收集器和轉動塊2,轉動塊2上設有上蓋4;所述連接桿5為圓柱型或棱柱型結構,連接桿5上設有把手6和限位環(huán)11,把手6的一端與推桿10相連接,限位環(huán)11套在把手6與固定塊1之間;所述限位環(huán)11至少為一個,限位環(huán)11為圓環(huán)型結構,限位環(huán)11套在把手6與固定塊1之間的連接桿5和推桿10上;所述把手6為圓筒型結構,把手6套在連接桿5上,把手6設有防滑區(qū)13,防滑區(qū)13設有防滑顆粒12;所述防滑區(qū)13為長方型、圓型或橢圓型結構,防滑區(qū)13設置在把手6的外側面上,防滑顆粒12為長方型、圓型或橢圓型結構,防滑顆粒12均勻分布在防滑區(qū)13內(nèi);所述固定塊1和轉動塊2均為圓柱型或棱柱型結構,固定塊1和轉動塊2呈平行結構進行設置,固定塊1的外側面上設有轉動塊2;所述收集器由若干根叉齒3構成,叉齒3一端與固定塊1的外側面相連接,叉齒3等距且平行設置在固定塊1的外側面上,叉齒3為弧型結構,叉齒3一端為圓柱型或棱柱型結構,叉齒3的另一端為尖狀結構;所述上蓋4為凹槽型結構,上蓋4一端與轉動塊2外側面相連接,上蓋4的外側面設有第一卡塊7和第二卡塊8,第一卡塊7和第二卡塊8之間設有轉軸9,轉軸9和推桿10的一端相連接。
實施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在使用時,一手持皂角刺樹枝收集裝置的連接桿5向前推動收集器,收集器上的叉齒3開始收集皂角刺樹枝,叉齒3收集到皂角刺樹枝后,另一手推動把手6上的防滑區(qū)13,把手6帶動推桿10,推桿10通過轉軸9、第一卡塊7和第二卡塊8推動上蓋4使上蓋4與收集器閉合,閉合后將皂角刺樹枝包裹到上蓋4的凹槽內(nèi),然后再將皂角刺樹枝送至工作區(qū)域,達到指定區(qū)域之后,先通過把手6向后方拉動推桿10,推桿10將上蓋4拉開,這樣上蓋4就和收集器打開了,從而將上蓋4內(nèi)的皂角樹枝放到指定位置,從而達到收集皂角刺樹枝的目的,推桿10為彈性硬質(zhì)材料制作而成,這樣推桿10就可以提供足夠的推力給上蓋4,即可以控制上蓋4的閉合,限位環(huán)11套在推桿10和連接桿5上面,這樣就防止了推桿10在推動上蓋4的過程中跑偏,從而更加有利于上蓋4的開啟,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避免工作人員人身傷害。
本發(fā)明未詳述部分為現(xiàn)有技術,盡管結合優(yōu)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該技術方案方法和途徑很多,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可以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