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草藥材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芩人工栽培的方法,屬于中藥材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黃芩(拉丁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又名山茶根、黃芩茶等,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主要有效成分為黃芩甘,具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是制藥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如“銀黃口服液”和“銀黃含片”的主要成分就是黃芩提取物,國內外需求量極大,因此群眾對野生黃芩亂采濫挖。
由于長期大量采挖,導致近幾年來野生黃芩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于絕滅的危險。所以發(fā)展人工栽培黃芩勢在必行,但是現(xiàn)在人們栽培黃芩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生產緩慢,產量低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提高黃芩成活率的栽培方法,滿足醫(yī)藥工業(yè)原料需求,解決野生黃芩資源枯竭現(xiàn)狀。
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黃芩栽培方法,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1.栽培地選擇:選擇無工業(yè)、無污染、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荒坡地塊。
2. 砍草煉山:選好栽培地后,11~12月將地上雜草灌木由下往上砍倒曬干,然后在荒地四周開好防火線,選無風陰天或早上,從上而下從外到內點火煉山,煉山后殘存的枝干、草頭、樹蔸要集中歸堆燒盡。
3、整地:煉山后進行全墾松土,深耕25~30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寬1.2~1.5米,高12~15 厘米,四周開排水溝。
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畝施基肥(廄肥、草皮灰、人蓄糞混合)2500~3000 kg,將肥料均勻地撒于畦面上,用鋤頭翻入土層內。
5.移栽:當苗高10cm以上就可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距15~20㎝,行距25~30 cm,以“品”字形開穴成行移栽,覆土。
6.中耕除草:黃芩移栽后用稻草鋪在畦面上,起到防止雜草滋生和保墑作用,而且定植后1年內,每月中耕除草2次,除草時為了避免傷害其根部,一律淺鋤或用手撥。
7.施肥:移栽后第一年為幼苗生長期,施二次氮肥(尿素),每次每株施3~4克,從第二年開始進行施復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1次在5~6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9~10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0g。
8.采收加工和貯藏:黃芩種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節(jié)在10~11月, 將根全部挖出,用枝剪將根和殘莖分開,把根部的泥沙洗凈,曬至半干后放入籮筐內撞掉老皮,使根呈棕黃色,然后再將其烘烤至全干,撞凈老皮,使體形光滑呈黃白色即成商品,置干燥、陰涼、通風處貯藏。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采用育苗栽培,可大面積發(fā)展黃芩栽培,形成產業(yè)化,煉山能大量增加速效性養(yǎng)分,提高土壤肥力,并有利于驅除有害動物,減少病蟲害,改善栽培地衛(wèi)生狀況,成活率提高20%以上,畝產達450公斤以上,產量比普通栽培方式提高14.5%,解決野生黃芩資源枯竭現(xiàn)狀,而且工序簡單,易于操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提供2個具體實施事例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事例1:一種黃芩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栽培地選擇:選擇無工業(yè)、無污染、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荒坡地塊。
2. 砍草煉山:選好栽培地后,11月將地上雜草灌木由下往上砍倒曬干,然后在荒地四周開好防火線,選無風陰天或早上,從上而下從外到內點火煉山,煉山后殘存的枝干、草頭、樹蔸要集中歸堆燒盡。
3、整地:煉山后進行全墾松土,深耕25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寬1.2米,高12厘米,四周開排水溝。
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畝施基肥(廄肥、草皮灰、人蓄糞混合)2500,將肥料均勻地撒于畦面上,用鋤頭翻入土層內。
5.移栽:當苗高10cm以上就可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距15㎝,行距25cm,以“品”字形開穴成行移栽,覆土。
6.中耕除草:黃芩移栽后用稻草鋪在畦面上,起到防止雜草滋生和保墑作用,而且定植后1年內,每月中耕除草2次,除草時為了避免傷害其根部,一律淺鋤或用手撥。
7.施肥:移栽后第一年為幼苗生長期,施二次氮肥(尿素),每次每株施3克,從第二年開始進行施復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1次在5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9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0g。
8.采收加工和貯藏:黃芩種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節(jié)在10月, 將根全部挖出,用枝剪將根和殘莖分開,把根部的泥沙洗凈,曬至半干后放入籮筐內撞掉老皮,使根呈棕黃色,然后再將其烘烤至全干,撞凈老皮,使體形光滑呈黃白色即成商品,置干燥、陰涼、通風處貯藏。
實施事例2:一種黃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栽培地選擇:選擇無工業(yè)、無污染、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荒坡地塊。
2. 砍草煉山:選好栽培地后,12月將地上雜草灌木由下往上砍倒曬干,然后在荒地四周開好防火線,選無風陰天或早上,從上而下從外到內點火煉山,煉山后殘存的枝干、草頭、樹蔸要集中歸堆燒盡。
3、整地:煉山后進行全墾松土,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寬1.5米,高15 厘米,四周開排水溝。
4.施底肥:施入底肥,每畝施基肥(廄肥、草皮灰、人蓄糞混合)3000 kg,將肥料均勻地撒于畦面上,用鋤頭翻入土層內。
5.移栽:當苗高10cm以上就可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距20㎝,行距30 cm,以“品”字形開穴成行移栽,覆土。
6.中耕除草:黃芩移栽后用稻草鋪在畦面上,起到防止雜草滋生和保墑作用,而且定植后1年內,每月中耕除草2次,除草時為了避免傷害其根部,一律淺鋤或用手撥。
7.施肥:移栽后第一年為幼苗生長期,施二次氮肥(尿素),每次每株施4克,從第二年開始進行施復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1次在6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10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0g。
8.采收加工和貯藏:黃芩種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節(jié)在11月, 將根全部挖出,用枝剪將根和殘莖分開,把根部的泥沙洗凈,曬至半干后放入籮筐內撞掉老皮,使根呈棕黃色,然后再將其烘烤至全干,撞凈老皮,使體形光滑呈黃白色即成商品,置干燥、陰涼、通風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