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用器械。
背景技術:
當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時,需要對作物進行人為的營養(yǎng)元素的補充。通常,對作物進行營養(yǎng)元素的補充時,將肥料直接施放至作物根部處的土壤上。這樣的施肥方式導致作物的根部難以直接對肥料進行吸收,其吸收效率低,吸收周期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施放體積可變的施肥設備。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施放體積可變的施肥設備,包括灌注管、活塞、活塞桿、擋環(huán)、密封片、彈簧、支撐體、儲液罐和滑動固定體;灌注管為空心結構,灌注管的底部為尖頭,灌注管的底部外圓面上開設有出液孔;支撐體固定于灌注管內,支撐體上開設有多個通過孔;擋環(huán)固定于灌注管內,擋環(huán)位于支撐體上方;密封片設置于灌注管內,密封片位于支撐體和擋環(huán)之間,密封片與灌注管的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彈簧設置于灌注管內,彈簧的一端與密封片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支撐體連接,彈簧將密封片壓緊在擋環(huán)的下表面;活塞滑動設置于灌注管內,活塞位于擋環(huán)上方;滑動固定體通過灌注管內表面的滑槽滑動固定于灌注管內,滑動固定體位于活塞上方,滑動固定體上開設有螺紋孔;活塞桿外表面設置有外螺紋,活塞桿與滑動固定體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活塞桿的一端與活塞的上表面連接,活塞桿的另一端延伸至灌注管外;儲液罐固定在灌注管的外表面上,儲液罐上開設有流動孔A,灌注管上開設有與流動孔A連通的流動孔B,流動孔B與擋環(huán)之間的距離小于活塞的厚度;還包括一端與通過孔連接,另一端固定在出液孔處的增壓管。
工作過程如下:
通過活塞桿拉起活塞,儲液罐內的肥料液體通過流動孔A和流動孔B進入灌注管。此時在彈簧的作用下密封片貼于擋環(huán)下表面,肥料液體不會流出。通過灌注管的尖頭將灌注管插入土壤中,通過活塞桿壓下活塞。在活塞壓力的作用下,肥料液體內壓增大使彈簧被壓縮,密封片脫離擋環(huán),肥料液體通過密封片和灌注管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向下流動,并通過支撐體上的通過孔進入灌注管下端。最終肥料液體通過灌注管下端的出液孔流出。
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土下施肥,作物根部能夠直接對肥料進行吸收,提高了吸收效率,降低了吸收周期。
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轉動活塞桿調整活塞與滑動固定體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一次施肥的量。
肥料液體通過灌注管下端的出液孔流出,但灌注管下端的空間較大,導致肥料液體壓力不足,難以快速的通過出液孔流出。為此,設置增壓管,增壓管內體積較小,使肥料液體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壓力,從而能夠快速的流入土壤中。
進一步的,所述擋環(huán)的底部開設有卡槽;所述密封片的頂部設置有與卡槽對應的卡環(huán)。
設置卡環(huán)和卡槽,避免擋環(huán)與密封片的錯位,提高密封性能。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流動孔B內的單向閥,單向閥向灌注管內導通。
設置單向閥,避免在活塞下壓時液體肥料回流入儲液罐內。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于所述灌注管外表面的提手。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1. 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土下施肥,作物根部能夠直接對肥料進行吸收,提高了吸收效率,降低了吸收周期。
2. 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轉動活塞桿調整活塞與滑動固定體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一次施肥的量。
3. 設置增壓管,增壓管內體積較小,使肥料液體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壓力,從而能夠快速的流入土壤中。
4. 設置卡環(huán)和卡槽,避免擋環(huán)與密封片的錯位,提高密封性能。
5. 設置單向閥,避免在活塞下壓時液體肥料回流入儲液罐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灌注管,2-活塞,3-活塞桿,4-擋環(huán),5-密封片,6-彈簧,7-支撐體,8-儲液罐,9-單向閥,10-提手,11-滑動固定體,12-增壓管,101-流動孔B,102-出液孔,41-卡槽,51-卡環(huán),71-通過孔,81-流動孔A。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發(fā)明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內。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施放體積可變的施肥設備,包括灌注管1、活塞2、活塞桿3、擋環(huán)4、密封片5、彈簧6、支撐體7、儲液罐8和滑動固定體11;灌注管1為空心結構,灌注管1的底部為尖頭,灌注管1的底部外圓面上開設有出液孔102;支撐體7固定于灌注管1內,支撐體7上開設有多個通過孔71;擋環(huán)4固定于灌注管1內,擋環(huán)4位于支撐體7上方;密封片5設置于灌注管1內,密封片5位于支撐體7和擋環(huán)4之間,密封片5與灌注管1的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彈簧6設置于灌注管1內,彈簧6的一端與密封片5連接,彈簧6的另一端與支撐體7連接,彈簧6將密封片5壓緊在擋環(huán)4的下表面;活塞2滑動設置于灌注管1內,活塞2位于擋環(huán)4上方;滑動固定體11通過灌注管1內表面的滑槽滑動固定于灌注管1內,滑動固定體11位于活塞2上方,滑動固定體11上開設有螺紋孔;活塞桿3外表面設置有外螺紋,活塞桿3與滑動固定體11上的螺紋孔螺紋配合,活塞桿3的一端與活塞2的上表面連接,活塞桿3的另一端延伸至灌注管1外;儲液罐8固定在灌注管1的外表面上,儲液罐8上開設有流動孔A81,灌注管1上開設有與流動孔A81連通的流動孔B101,流動孔B101與擋環(huán)4之間的距離小于活塞2的厚度;還包括一端與通過孔71連接,另一端固定在出液孔102處的增壓管12。
工作過程如下:
通過活塞桿3拉起活塞2,儲液罐8內的肥料液體通過流動孔A81和流動孔B101進入灌注管1。此時在彈簧6的作用下密封片5貼于擋環(huán)4下表面,肥料液體不會流出。通過灌注管1的尖頭將灌注管1插入土壤中,通過活塞桿3壓下活塞2。在活塞2壓力的作用下,肥料液體內壓增大使彈簧6被壓縮,密封片5脫離擋環(huán)4,肥料液體通過密封片5和灌注管1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向下流動,并通過支撐體7上的通過孔71進入灌注管1下端。最終肥料液體通過灌注管1下端的出液孔102流出。
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土下施肥,作物根部能夠直接對肥料進行吸收,提高了吸收效率,降低了吸收周期。
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轉動活塞桿3調整活塞2與滑動固定體11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一次施肥的量。
肥料液體通過灌注管1下端的出液孔102流出,但灌注管1下端的空間較大,導致肥料液體壓力不足,難以快速的通過出液孔102流出。為此,設置增壓管12,增壓管12內體積較小,使肥料液體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壓力,從而能夠快速的流入土壤中。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擋環(huán)4的底部開設有卡槽41;所述密封片5的頂部設置有與卡槽41對應的卡環(huán)51。
設置卡環(huán)51和卡槽41,避免擋環(huán)4與密封片5的錯位,提高密封性能。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流動孔B101內的單向閥9,單向閥9向灌注管1內導通。
設置單向閥9,避免在活塞2下壓時液體肥料回流入儲液罐8內。
實施例4: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還包括固定于所述灌注管1外表面的提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