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蟾蜍捕蟲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8396閱讀:6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蟾蜍捕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天敵防制園林害蟲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除滅園林害蟲的蟾蜍捕蟲裝置。
背景技術
公知,公共綠地在為城市提供除塵吸熱、景觀美化的多種有益功能時,也以花木的根莖 葉滋養(yǎng)了各種園林害蟲,助長了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例如,白蟻是蛀蝕木料的建筑害蟲,它 首先是侵入綠地筑巢,蛀蝕根莖擴大繁殖后,再尋隙從地基鉆入建筑物內蛀蝕毀壞木料的; 毒蚊藏匿在花草叢中,是靠吸取鮮花和綠葉的汁液來維持生命的,雌蚊伺機叮咬游人,已成 為居民戶外活動的最大禍害;常見的園林害蟲還有食根的蠐螬,食葉、蛀干的蛾類幼蟲等。 公知,蟾蜍是捕食園林害蟲的好手,根據大自然的啟示,利用蟾蜍的捕食除滅園林害蟲,沒 有公害,是符合環(huán)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設要求的。但城市的綠地面積有限,建造適合蟾蜍棲息 條件的蛙池將會擠占綠化面積,還會造成園林景觀破碎,且蟾蜍的天敵多,易逃逸,難管護, 其外貌丑陋,有微毒,常人遇到避之不及,這些技術難題未克服之前,蟾蜍主要作為藥用動 物飼養(yǎng),迄今尚査無進入城市園林捕蟲的案例?,F(xiàn)今,除滅園林害蟲最常用的方法是噴灑殺 蟲劑,例如,建筑物防白蟻通常采取建墻外毒土帶,沿室外草坪或陰溝外緣挖閉合溝,噴灑 殺蟲劑后再回填土,形成毒土帶屏障,阻擋白蟻的入侵。該方法的缺陷是,其毒性保持的時 間短,且造成人居環(huán)境的污染加重,以殺蟲劑除滅蚊蠅、蠐螬和蛾類幼蟲也存在相同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合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利用蟾蜍的捕食來除滅 園林害蟲的蟾蜍捕蟲裝置。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仿生學為基礎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除滅園林害蟲的蟾蜍 捕蟲裝置,它包括花架、花槽、箅子、上箅臺、誘蟲室、蛙池、中隔板、池岸、上蛙道、捕 蟲室、蟲籠、灌叢、蛙洞、覓食溝、綠籬、下蛙穴、溢流管、誘蟲燈、濕度傳感器、滲管、電磁閥、進水管、電控器,所述花架的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其直徑為200-500ctn,其高度為 20-40cm,所述花架的上端面與綠地的地面成水平,所述花架周沿與上箅臺相配且置放在上箅 臺的臺階上,所述花架上設有花槽和箅子,所述花槽掛設在花架上,所述花槽的槽底設有透 水透氣的孔洞,所述花槽里植有花草,所述濕度傳感器安裝在花槽里,所述花槽和箅子呈間 隔排列。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箅子設有數個箅柵孔,所述箅柵孔的寬度l-2cm,所設箅柵孔有利排泄地面雨水進入蛙池蓄水,也有利蛙池采光,其狹窄的箅柵孔只容許飛蟲鉆入, 而貓鼠蛇等體形較大的天敵動物是無法進入蛙池殘害蟾蜍的,蛙池內的蟾蜍也是無法逃逸的。 作為本發(fā)明的又一種改進,所述花架、箅子由鹼預制件、玻璃鋼或不銹鋼材制成,其剛性強,耐踩踏,可與觀賞草坪或運動草坪連成一體而不會擠占綠化面積,且對蛙池又起到遮 蔽的作用,形成適合蟾蜍棲息的僻靜陰濕的環(huán)境。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花架下方設有蛙池,所述中隔板把蛙池分隔為上蛙池與 下蛙池;所述上蛙池與花架之間的空間設為誘蟲室,所述誘蟲室的高度為30-50cm,所述誘 蟲燈掛設在箅子下方的誘蟲室中央;所述池岸呈臺階形,所述池岸的臺面高出上蛙池水面 5cnu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池岸周邊設有數孔蛙洞和數孔上蛙道,所述蛙洞的洞口 下端與池岸持平,所述蛙洞從里到外呈稍微向下傾斜狀,所述蛙洞連通覓食溝,所述覓食溝的頂部設有溝蓋,所述覓食溝從溝底到溝蓋的高度為30-50cm,所述覓食溝的側壁上開設有 透水透氣的洞孔,其洞孔直徑0.5-lcm,所述覓食溝兩邊側壁之間的寬度為10-15cm,所述側 壁與溝蓋的連接處設有誘蟲口,所述誘蟲口高度1.5-2cm,所述誘蟲口的下端面與綠地地面持 平,所述覓食溝沿建筑物地基外沿布設成閉合溝,該設計的作用是,所設覓食溝把建筑物和 綠地隔離開,使之成為一道阻擋白蟻入侵的天敵防線當侵入綠地筑巢的白蟻欲從地基尋隙 遷入建筑物時,必需從覓食溝綠地一側的側壁上開設的洞孔爬出,此時就會被從蛙洞進入覓 食溝蹲候的蟾蜍所捕食;公知,蚯頓生活在綠地的土壤里,當雨季浸水缺氧時,蚯躬l常會爬 出地面蠕動且隨地面水的漂流自行掉入誘蟲口而成為飼養(yǎng)蟾蜍的活佴,本發(fā)明所設狹窄的誘蟲口只容許蚯蚓、蚊子等昆蟲進入,而蛇鼠等天敵無法進入,蟾蜍也無法逃逸的;地表雨水經誘蟲口排入覓食溝,再經蛙洞排入蛙池,最后由溢流管外排,在此,所設覓食溝可取代傳統(tǒng)的建筑物邊溝發(fā)揮排水的功能;在所述覓食溝的溝蓋兩側綠地植設綠籬,在綠籬的遮蔽下, 覓食溝能保持陰濕而有利于蟾蜍棲息,而綠籬又能成為一道襯托建筑物的植物景觀。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上蛙道的洞口下端與池岸持平,所述上蛙道向上延伸通 到設在地面的捕蟲室,所述捕蟲室由蟲籠遮罩,所述蟲籠開設有均勻分布的蟲孔,其蟲孔孔 徑1.5-2cm,這種小蟲孔只容許蚊蠅、金龜子等昆蟲進入為蟾蜍所捕食,而蛇鼠等天敵是無法 進入的,蟾蜍也無法逃逸的,所述蟲籠隱蔽在茂密的灌叢下,形成有利蟾蜍棲息和捕食的陰 濕環(huán)境,且不會破壞園林景觀。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下箅臺設在蛙池的側墻上部,所述中隔板周沿與下箅臺 相配且置放在下箅臺的臺階上,所述中隔板的上面設有凸出水面的守蟲臺,所述中隔板至水 面的高度25-35cm,所述守蟲臺的上端面高出水面3-5cm,所述守蟲臺呈正方形,其邊長10-15cm,所述守蟲臺的兩個對邊與中隔板之間留空,成為兩個對稱的下潛口,所述守蟲臺的 另兩個對邊與中隔板之間分別由撐板連接,所述守蟲臺的正下方設有下箅口,所述中隔板上 每平米設有2-4個守蟲臺,所述中隔板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可透光透水的洞孔,其洞孔直徑 l-2cm;所述下蛙池從池底至中隔板的高度60-100cm,所述下蛙池的池底周邊側墻底部設有 數孔下蛙穴,所述下蛙穴的穴口與下蛙池連通,所述下蛙穴的穴底為敞開式且與土層連接。 以上的設計具備蟾蜍棲息繁衍所必需的陸棲環(huán)境和水棲環(huán)境,蟾蜍既可在池岸和守蟲臺上蹲 守捕蟲,還可在繁殖季節(jié)到來時,于池岸或守蟲臺上抱對,在上蛙池的淺水里產卵、體外受 精、孵化蝌蚪;蟾蜍等蛙類有夏蟄冬眠的特性,成年蟾蜍可從上蛙池經下潛口、下箅口游入 下蛙池的池底伏土夏蜇或鉆入下蛙穴入土冬眠。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蛙池的池底屬土質,當蛙糞沉積在池底后,其肥份會被 樹木的根系所吸收,能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所述蛙池設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溢水口與 上蛙池的設計水面成水平,多余的雨水可經溢流管外排,所述溢流管的溢水口設有隔離網, 蟾蜍無法逃逸,蚯蚓也不會流失。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花槽和綠地的地表下埋設有滲管,所述滲管的管壁上開 設有均勻分布的透水孔,所述滲管連接電磁閥,所述電磁閥連接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外接高 位沼水池。公知,沼水是提取沼氣后的剩余水,尚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等肥分,本發(fā)明利用沼 水澆灌花槽和綠地,既有利花木生長,又滋養(yǎng)了土壤中的蚯蚓,促其大量繁殖、快速生長。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電控器裝設在上箅臺上,所述電控器內所設的控制電路可根據綠地的墑情控制電磁閥適時啟閉當花槽和綠地土壤處于缺水狀態(tài),濕度傳感器上載的信息達到預設開啟電磁閥的閥值時,控制電路會自動開啟電磁閥,沼水從高位沼水池流經進水管、電磁閥、滲管,及時灌溉;當通過滲灌或下雨,花槽和綠地里土壤的水分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濕度傳感器上載的信息達到預設關閉電磁閥的閥值時,控制電路會自動關閉電磁閥,停止灌溉。在飛蟲活動的淡季,還可通過調控,適當延長灌溉時間,使土壤處于浸水缺氧狀態(tài),迫使蚯蚓爬出地面蠕動而經誘蟲口掉入覓蟲溝飼喂蟾蜍。在本發(fā)明中,燈誘捕蟲的步驟是這樣進行的公知,有翅繁殖白蟻、蚊子、蒼蠅、躋螬的成蟲、夜蛾等園林害蟲都有趨光性,且其活動的高峰期處在黃昏至半夜(17-24時)和黎明時分(4-6時),為了提高燈誘捕蟲的效果,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控器內所設的控制電路可通過預先設定,控制誘蟲燈的開關,即在害蟲活動高峰時段會自動接通電源,開亮誘蟲燈,上述夜出飛蟲在誘蟲燈的吸引下,經箅柵孔飛入誘蟲室,繞燈飛舞,蟾蜍蹲守在池岸或守蟲臺上,占據有利地形,隨時可躍起撲食飛舞的飛蟲,或飛速伸出舌頭,把蚊子等靠近的小飛蟲巻入口內;在害蟲停止活動時段,控制電路會自動切斷電源,關閉誘蟲燈。本發(fā)明的另一特點是白天也能誘捕蚊蟲。公知,蚊蟲白天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誘蟲室、覓食溝、捕蟲室都特意設計成陰暗潮濕的小環(huán)境,當蚊蟲白天飛 入棲息時,就會被蟾蜍所捕食。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花槽、中隔板、上蛙道、蟲籠、蛙洞、覓食溝的側壁和溝蓋、下蛙穴、溢流管、滲管、進水管由玻璃鋼或塑料制成,能耐受沼水的浸漬而不會腐蝕。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上箅臺、池岸、下箅臺、蛙池的側墻可由鹼材預制而成,以降低成本,方便施工。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城市公共綠地或名勝風景區(qū)的園林廣泛布設蟾蜍捕蟲裝置,利用 蟾蜍的捕食除滅白蟻、蚊蠅、蠐螬、夜蛾,可保護建筑物不受白蟻蛀食毀壞,且可減輕蠐螬、 夜蛾幼蟲對花木的危害,還可創(chuàng)建無蚊蠅叮咬騷擾與傳播疾病的舒適健康的居家旅游環(huán)境。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沿A-A線的放大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由花架38、花槽37、箅子3、上箅臺15、 誘蟲室8、蛙池19、中隔板5、池岸35、上蛙道16、捕蟲室ll、蟲籠IO、灌叢12、蛙洞28、 覓食溝29、綠籬33、下蛙穴20、溢流管18、誘蟲燈4、濕度傳感器l、滲管36、電磁閥13、 進水管14、電控器9構成,所述花架38的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其直徑為200-500cm,其高度 為20-40cm,所述花架38的上端面與綠地34的地面成水平,所述花架38周沿與上箅臺15 相配且置放在上箅臺15的臺階上,所述花架38上設有花槽37和箅子3,所述花槽37掛設 在花架38上,所述花槽37的槽底設有透水透氣的孔洞,所述花槽里37植有花草,所述濕度 傳感器1安裝在花槽37里,所述花槽37和箅子3呈間隔排列;所述箅子3設有數個箅柵孔 2,所述箅柵孔2的寬度l-2cm,所述花架38、箅子3由鹼預制件、玻璃鋼或不銹鋼材制成; 所述花架38下方設有蛙池19,所述中隔板5把蛙池19分隔為上蛙池27與下蛙池23;所述 上蛙池27與花架38之間的空間設為誘蟲室8,所述誘蟲室8的高度為30-50cm,所述誘蟲燈 4掛設在箅子3下方的誘蟲室8中央;所述池岸35呈臺階形,所述池岸35的臺面高出上蛙 池27水面5cm,所述池岸35周邊設有數孔蛙洞28和數孔上蛙道16,所述蛙洞28的洞口下 端與池岸35持平,所述蛙洞28從里到外呈稍微向下傾斜狀,所述蛙洞28連通覓食溝29, 所述覓食溝29的頂部設有溝蓋32,所述覓食溝29從溝底到溝蓋32的高度為30-50cm,所述 覓食溝29的側壁30上開設有透水透氣的洞孔,其洞孔直徑0.5-lcm,所述覓食溝29兩邊側壁30之間的寬度為10-15cm,所述側壁30與溝蓋32的連接處設有誘蟲口 31,所述誘蟲口 31高度1.5-2cm,所述誘蟲口 31的下端面與綠地34地面持平,所述覓食溝29沿建筑物地基 外沿布設成閉合溝,所述覓食溝29的溝蓋32兩側綠地34植有綠籬33遮蔽;所述上蛙道16 的洞口下端與池岸35持平,所述上蛙道16向上延伸通到設在地面的捕蟲室11,所述捕蟲室 11由蟲籠10遮罩,所述蟲籠10開設有均勻分布的蟲孔,其蟲孔孔徑1.5-2cm,所述蟲籠IO 隱蔽在茂密的灌叢12下;所述下箅臺26設在蛙池19的側墻24上部,所述中隔板5周沿與 下箅臺26相配且置放在下箅臺26的臺階上,所述中隔板5的上面設有凸出水面的守蟲臺6, 所述中隔板5至水面的高度25-35cm,所述守蟲臺6的上端面高出水面3-5cm,所述守蟲臺6 呈正方形,其邊長10-15cm,所述守蟲臺6的兩個對邊與中隔板5之間留空,成為兩個對稱的 下潛口7,所述守蟲臺6的另兩個對邊與中隔板5之間分別由撐板39連接,所述守蟲臺6的 正下方設有下箅口25,所述中隔板5上每平米設有2-4個守蟲臺6,所述中隔板5上開設有 均勻分布的可透光透水的洞孔,其洞孔直徑l-2cm;所述蛙池19的池底22屬土質,所述下 蛙池23從池底22至中隔板5的高度60-100cm,所述下蛙池23的池底22周邊側墻24底部 設有數孔下蛙穴20,所述下蛙穴20的穴口與下蛙池23連通,所述下蛙穴20的穴底為敞開 式且與土層21連接;所述蛙池19設有溢流管18,所述溢流管18的溢水口 17與上蛙池27 的設計水面成水平,所述溢流管18的溢水口 17設有隔離網;所述花槽37和綠地34的地表 下埋設有滲管36,所述滲管36的管壁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透水孔,所述滲管36連接電磁閥 13,所述電磁閥13連接進水管14,所述進水管14外接高位沼水池;所述電控器9裝設在上 箅臺15上,所述電控器9內所設的控制電路按設定的飛蟲活動周期控制誘蟲燈4的開關;所 述電控器9內所設的控制電路還按設定的濕度啟閉閥值且按照濕度傳感器1上載的信息控制 電磁閥13的啟閉;所述花槽37、中隔板5、上蛙道16、蟲籠IO、蛙洞28、覓食溝29的側 壁30和溝蓋32、下蛙穴20、溢流管18、滲管36、進水管14由耐沼水浸漬腐蝕的玻璃鋼或 塑料制成;所述上箅臺15、池岸35、下箅臺26、蛙池19的側墻24由鹼材預制而成。作為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請同時參見圖1,當將其布設在城市的公共 綠地或名勝風景區(qū)的園林時,還可作如下改進,所述覓食溝29既可沿建筑物的地基外沿布設 成閉合溝,也可沿重點保護的古樹外圍布設閉合溝,還可依地面上綠籬的各式排列而在綠籬 下相應布設閉合溝,利用蟾蜍的捕食阻擋白蟻的入侵和蔓延,保護建筑物和古樹不受白蟻蛀 食毀壞。公知,吸果夜蛾和綠金龜是危害龍眼、荔枝果實的吸果害蟲,現(xiàn)有技術使用殺蟲劑滅蟲 常造成農藥殘留,影響人體的健康。作為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方式,請參見圖 1,可將其應用到龍眼、荔枝等果園的除蟲。公知,吸果夜蛾和綠金龜均具有趨光性,夜間被誘蟲燈4所吸引,經箅柵孔2飛入誘蟲室8而繞燈飛舞時,會被蹲守在池岸35或守蟲臺6上 的蟾蜍所捕食;請再參見圖1,其覓食溝29還可作如下改進所述覓食溝29可沿果樹的株 行間布設,所述溝蓋32兩側無需栽植綠籬33,而是種植紫云英等綠肥作物,紫云英翻入土 中后既能肥地改善水果的品質又有利蚯蚓的滋生,為蟾蜍提供活餌;所述捕蟲室11可布設在 果樹的樹蔭下誘捕害蟲而無須另設灌叢12遮蔽。公知,棘胸蛙是山地森林捕食害蟲的能手,因其肉質鮮美而長期遭到濫捕,現(xiàn)己成為瀕 危動物。作為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可在圖1的裝置里圈囿棘胸蛙使之成 為一種棘胸蛙捕蟲裝置,且可將其布設在山地森林里,利用棘胸蛙的捕食除滅山地森林害蟲, 且可作如下改進,請參見圖l,所述覓食溝29可沿山坡的等高線布設,在雨季,能把逸出地 面且順地表水漂來的蚯蚓攔截導入誘蟲口 31且為蹲守在覓食溝29的棘胸蛙所捕食,在郁林 中,所述覓食溝29上部的溝蓋32將處于郁林的樹陰下而不必栽植綠籬33遮蔽;所述捕蟲室 11可布設在覓食溝29的外圍,以擴大棘胸蛙捕蟲的范圍;所述花槽37可用來種植藥材或 種植山野菜,所述進水管14可連接高水位的溪澗水。雖然山林不具備沼水灌溉的條件,但森 林地面豐富的枯枝落葉所形成的腐殖質層對蚯蚓的生長是極為有利的,本發(fā)明通過誘集蚯蟲引 和飛蟲飼養(yǎng)棘胸蛙,其肉質堪與野生棘胸蛙媲美,老熟的成蛙可作為食用蛙投放市場回收成 本,且森林害蟲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因免遭天敵的殘害,棘胸蛙又可得到迅速繁殖。公知,青蛙是又一捕食森林害蟲的能手,因農藥污染和濫捕,其種群數量已銳減,作為 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可在圖1的裝置里圈囿青蛙使之成為一種青蛙捕蟲 裝置,且可將其布設在森林公園里,利用青蛙的捕食除滅森林害蟲,在夏夜,還能讓游人聽 到久違的自然和諧的蛙鳴聲。以上是本發(fā)明蟾蜍捕蟲裝置用以除滅園林害蟲的數例最佳實施方式,對熟悉該技術的人 員來說,以沼水澆灌綠地滋養(yǎng)蚯蚓,以植物景觀作掩蓋,把雖無觀賞價值卻有捕蟲本領的蟾 蜍囿設在隱蔽處捕食蚯蚓和飛蟲的發(fā)明構思還可以有多種改型與變化,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之 專利保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除滅園林害蟲的蟾蜍捕蟲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花架(38)、花槽(37)、箅子(3)、上箅臺(15)、誘蟲室(8)、蛙池(19)、中隔板(5)、池岸(35)、上蛙道(16)、捕蟲室(11)、蟲籠(10)、灌叢(12)、蛙洞(28)、覓食溝(29)、綠籬(33)、下蛙穴(20)、溢流管(18)、誘蟲燈(4)、濕度傳感器(1)、滲管(36)、電磁閥(13)、進水管(14)、電控器(9),所述花架(38)的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其直徑為200-500cm,其高度為20-40cm,所述花架(38)的上端面與綠地(34)的地面成水平,所述花架(38)周沿與上箅臺(15)相配且置放在上箅臺(15)的臺階上,所述花架(38)上設有花槽(37)和箅子(3),所述花槽(37)掛設在花架(38)上,所述花槽(37)的槽底設有透水透氣的孔洞,所述花槽里(37)植有花草,所述濕度傳感器(1)安裝在花槽(37)里,所述花槽(37)和箅子(3)呈間隔排列;所述箅子(3)設有數個箅柵孔(2),所述箅柵孔(2)的寬度1-2cm;所述花架(38)下方設有蛙池(19),所述中隔板(5)把蛙池(19)分隔為上蛙池(27)與下蛙池(23);所述上蛙池(27)與花架(38)之間的空間設為誘蟲室(8),所述誘蟲室(8)的高度為30-50cm,所述誘蟲燈(4)掛設在箅子(3)下方的誘蟲室(8)中央;所述池岸(35)呈臺階形,所述池岸(35)的臺面高出上蛙池(27)水面5cm,所述池岸(35)周邊設有數孔蛙洞(28)和數孔上蛙道(16);所述蛙洞(28)的洞口下端與池岸(35)持平,所述蛙洞(28)從里到外呈稍微向下傾斜狀,所述蛙洞(28)連通覓食溝(29),所述覓食溝(29)的頂部設有溝蓋(32),所述覓食溝(29)從溝底到溝蓋(32)的高度為30-50cm,所述覓食溝(29)的側壁(30)上開設有透水透氣的洞孔,其洞孔直徑0.5-1cm,所述覓食溝(29)兩邊側壁(30)之間的寬度為10-15cm,所述側壁(30)與溝蓋(32)的連接處設有誘蟲口(31),所述誘蟲口(31)高度1.5-2cm,所述誘蟲口(31)的下端面與綠地(34)地面持平,所述覓食溝(29)沿建筑物地基外沿布設成閉合溝,所述覓食溝(29)的溝蓋(32)兩側綠地(34)植有綠籬(33)遮蔽;所述上蛙道(16)的洞口下端與池岸(35)持平,所述上蛙道(16)向上延伸通到設在地面的捕蟲室(11),所述捕蟲室(11)由蟲籠(10)遮罩,所述蟲籠(10)開設有均勻分布的蟲孔,其蟲孔孔徑1.5-2cm,所述蟲籠(10)隱蔽在茂密的灌叢(12)下;所述下箅臺(26)設在蛙池(19)的側墻(24)上部,所述中隔板(5)周沿與下箅臺(26)相配且置放在下箅臺(26)的臺階上, 所述中隔板(5)的上面設有凸出水面的守蟲臺(6),所述中隔板(5)至水面的高度25-35cm,所述守蟲臺(6)的上端面高出水面3-5cm,所述守蟲臺(6)呈正方形,其邊長10-15cm,所述守蟲臺(6)的兩個對邊與中隔板(5)之間留空,成為兩個對稱的下潛口(7),所述守蟲臺(6)的另兩個對邊與中隔板(5)之間分別由撐板(39)連接,所述守蟲臺(6)的正下方設有下箅口(25),所述中隔板(5)上每平米設有<pb pnum="1"/>2-4個守蟲臺(6),所述中隔板(5)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可透光透水的洞孔,其洞孔直徑1-2cm;所述蛙池(19)的池底(22)屬土質,所述下蛙池(23)從池底(22)至中隔板(5)的高度60-100cm,所述下蛙池(23)的池底(22)周邊側墻(24)底部設有數孔下蛙穴(20),所述下蛙穴(20)的穴口與下蛙池(23)連通,所述下蛙穴(20)的穴底為敞開式且與土層(21)連接;所述蛙池(19)設有溢流管(18),所述溢流管(18)的溢水口(17)與上蛙池(27)的設計水面成水平,所述溢流管(18)的溢水口(17)設有隔離網;所述花槽(37)和綠地(34)的地表下埋設有滲管(36),所述滲管(36)的管壁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透水孔,所述滲管(36)連接電磁閥(13),所述電磁閥(13)連接進水管(14),所述進水管(14)外接高位沼水池;所述電控器(9)裝設在上箅臺(15)上,所述電控器(9)內所設的控制電路根據設定的飛蟲活動周期控制誘蟲燈(4)的開關;所述電控器(9)內所設的控制電路還按設定的濕度啟閉閥值且按照濕度傳感器(1)上載的信息控制電磁閥(13)的啟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蟾蜍捕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架(38)、箅子(3)由鹼預 制件、玻璃鋼或不銹鋼材制成。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蟾蜍捕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槽(37)、中隔板(5)、上蛙 道(16)、蟲籠(10)、蛙洞(28)、覓食溝(29)的側壁(30)和溝蓋(32)、下蛙穴(20)、 溢流管(18)、滲管(36)、進水管(14)由玻璃鋼或塑料制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蟾蜍捕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箅臺(15)、池岸(35)、下 箅臺(26)、蛙池(19)的側墻(24)由鹼材預制成。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除滅園林害蟲的蟾蜍捕蟲裝置,它包括一個掩蓋在花架下供蟾蜍棲息繁殖的蛙池,該蛙池設有蛙洞連通覓食溝,所述覓食溝沿建筑物地基外沿布設且利用蟾蜍的捕食來阻擋白蟻入侵,所述覓食溝上部還設有誘集蚯蚓飼喂蟾蜍的誘蟲口,該蛙池且設有上蛙道連通供蟾蜍捕食飛蟲的捕蟲室,一盞誘蟲燈設在蛙池上方且以燈光誘集分飛的有翅繁殖白蟻、蚊蠅、金龜子、夜蛾飼喂蟾蜍,一張輸灌沼水滋養(yǎng)蚯吲且設有電磁閥的滲管網埋設在綠地和花槽里,一個檢測花槽土壤濕度的濕度傳感器,以及一個電控器,該電控器內所設的控制電路按照設定的飛蟲活動周期控制誘蟲燈的開關,還按設定的濕度啟閉閥值且按照濕度傳感器信號控制電磁閥的啟閉。
文檔編號A01K67/00GK101268774SQ20071003823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山 黃, 竹 黃 申請人:黃 竹;黃 山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宁德市| 应用必备| 喀喇| 那坡县| 商河县| 达拉特旗| 肇东市| 平湖市| 边坝县| 娱乐| 辽宁省| 兴国县| 太原市| 安阳市| 当涂县| 全南县| 邻水| 东宁县| 榕江县| 聊城市| 延寿县| 琼海市| 任丘市| 邵阳县| 泰和县| 抚顺市| 石家庄市| 阜阳市| 尼勒克县| 土默特右旗| 化隆| 靖宇县| 徐水县| 大荔县| 乐陵市| 沿河| 紫阳县| 中西区| 云浮市| 墨竹工卡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