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工廠化車間里,進行松江鱸魚的苗種生產技術。
背景技術:
松江鱸魚是江南水域的傳統(tǒng)魚類,其生長歷史悠久,味美鮮嫩,深受人們喜愛。該類魚是一種洄游魚,每年秋冬季由江中洄游至海洋中產卵。目前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遷,氣候變化,使松江鱸魚的生長規(guī)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天然水域中松江鱸魚逐漸減少,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松江鱸魚面臨絕滅的危機。人工培育魚苗,挽救魚種滅絕,是該領域研究人員的首要任務。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尋求一種工廠化生產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的技術。
本發(fā)明的生產技術包括松江鱸魚親魚培育、催熟、受(授)精采卵、受精卵孵化與采苗、魚苗培育等技術。
(1)用網具捕撈后備親魚后,用天然江水(原水)暫養(yǎng),帶水充氧運輸,到廠后在下述條件中馴養(yǎng)培育溫度10-20℃,海水比重1.000-1.020,pH6.0-6.5,餌料是中華細米蝦和日本沼蝦150-700g/d,溶解氧6-10mg/L,氨態(tài)氮0.1-0.8mg/L,COD 1-6mg/L,水深25-50cm。
(2)親魚催熟保持流水系統(tǒng),采用蚌殼做魚窩,♀♂混養(yǎng),向水中添加KI,注射性激素。
(3)當親魚達到性成熟時,重新清池,自然或人工受精并采卵。
(4)采集受精卵孵化并采苗,水溫8-12℃,海水比重1.020-1.028,時間10-22天出膜,將要出膜的卵移至采苗箱;(5)魚苗孵出后吃輪蟲,然后投喂鹵蟲無節(jié)幼體,控制水流以魚苗不沉底、不貼網為標準。
上述各階段具體過程描述如下一、后備親魚的采捕、運輸與親魚培育技術1、利用我國松江鱸魚天然種群分布在中國境內發(fā)現(xiàn)松江鱸魚現(xiàn)有種群,種群數(shù)量大小不一,在我國松江鱸魚天然種群仍然存在,其現(xiàn)存量完全可以保障進行種群增殖和人工繁殖的用量。同時可以保證苗種生產項目的后備親魚需求。
從當年9月至次年1月采捕天然水域流域的松江鱸魚成魚,期間雌雄比例為1∶1,個體重50~100g/ind之間,少量有150g/ind或20g/ind的大型或小型個體。全長11~18cm之間,少量有20cm或7cm的大型或小型個體。
2、采捕后備親魚漁具漁法捕撈網具可以為定置張網(丁字網)、定置地籠網(蟹籠)。
3、后備親魚的暫養(yǎng)與運輸法松江鱸魚暫養(yǎng)用天然水,充氣,每天投喂青蝦若干,投喂暫養(yǎng)的松江鱸魚,餌料量要適當,每天換水一次,清除死蝦和糞便,養(yǎng)殖7~10天的成活率86.5%。運輸采用尼龍袋帶水充氧,運輸時間15~20h,途中保持振動魚箱增氧,運輸成活率為90%。
4、后備親魚的馴養(yǎng)與培育技術野生后備親魚經過捕撈及一段時間的暫養(yǎng)和運輸,有傷病和體質下降,應激反應強烈。到廠后用藥物浸浴并充氣,放到培育池中密切觀察一天,明確對水環(huán)境和餌料的適應情況。試驗廠模擬野生環(huán)境的生境條件,包括鹽度、溫度、餌料等條件,參見表。馴養(yǎng)的成活率97%。
表松江鱸魚親魚培育基本條件及其變化時間(年月日) 溫度(℃)海水比重pH值餌料(g/d)2002.10例1(02.11)13.5--14.0 1.004 6.0~6.5 中華細米蝦和日本沼蝦例2(02.12.15) 10.8--14.0 1.004 6.0~6.5 500例3(03.01.15) 6.6--7.6 1.014 6.5 600例4(03.02.15) 8.6-9.0 1.028 6.0 650例5(03.03.15) 11.4 1.020 6.0-6.5 250例6(03.04.14) 16.5 1.016 6.0 1605、親魚培育與防病技術親魚池水的調節(jié)與控制養(yǎng)魚海水用鹽鹵水和淡水兌成。培育池水系統(tǒng)采用24h循環(huán)水運轉,池水交換次數(shù)6次/天,pH控制在6.0~6.5,溶解氧7~9mg/L,氨態(tài)氮0.2~0.5mg/L,COD 2~5mg/L,海水比重1.000~1.026之間,臭氧和紫外線消毒,不用藥,水深25~50cm,一周向系統(tǒng)補充由于滲漏和蒸發(fā)損失的海水量。
餌料與投喂池塘養(yǎng)殖的細米蝦和日本沼蝦是松江鱸魚的首選餌料。米蝦和日本沼蝦用室外淡水池塘養(yǎng)殖,每天晚上9點左右投喂,次日凌晨觀察所剩少許為度??刂圃?~10h內吃完。保證餌料鮮活。
捕運損傷捕撈時經常會體表受傷,用釣鉤和刺網捕撈受傷最嚴重,這些魚在收購時就要放棄。進廠后發(fā)現(xiàn)魚體出現(xiàn)紅腫、發(fā)炎,進場后要進行藥物治療,氟哌酸2ppm全池潑灑,2~3周痊愈。
小車輪蟲和指環(huán)蟲性爛鰓病病原為小車輪蟲和指環(huán)蟲。小車輪蟲和指環(huán)蟲寄生在魚的鰓上,導致呼吸困難,窒息死亡。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軀干有白點、白斑,嚴重時尾柄變白、軀干變白并僵直,口張開,不日死亡。預防與治療方法,用ZnSO4和KMnO4聯(lián)合用藥有效。
二、親魚性腺發(fā)育與催熟技術親魚的催熟技術在確保松江鱸魚養(yǎng)殖池塘優(yōu)良的水質和充足的鮮活餌料的基本條件下,采取以下催熟辦法1)保持流水系統(tǒng)親魚培育池采用24h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水質優(yōu)良,用O3和紫外線消毒,蛋白分離器提取溶解有機物和小顆粒雜質。池水每3~4h交換一次,池中有造流裝置形成環(huán)流。
2)魚窩材料與設置選用蚌殼(如三角帆蚌)做魚窩,并作為受精卵的附著物。
3)♀、♂混養(yǎng)同池培育。
4)定期向水中添加KI,0.02ppm。
5)注射性激素可以在11~12~01月,每月注射HCG和LRH-A,♀、♂同量。
三、親魚配組、受精(授精)與采卵技術1.親魚配組當親魚達到性成熟(第5期)時,將親魚重新清池、記數(shù)、檢查、配組,♀∶♂=1∶1,或♂的略多(多5%)。
2.自然受精與采卵技術松江鱸魚夜間產卵,受精卵黏著在蚌殼上,可在每天清晨翻動蚌殼,采集受精卵,同時稱重、編號后,移到浮排上孵化。
交配與受精行為♀、♂同池混養(yǎng),人工建窩,♂先進窩,后有♀進住,一般一窩一對,偶有1♂和2♀,同居數(shù)日不等,自然繁殖。♀產卵時腹面向上,呼吸急促,尾部快速搖戈,一次性將卵產出?!嵬瑫r射精。受精卵吸水、呈現(xiàn)粘性、由軟變硬,粘牢在蚌殼上。
3.人工授精與采卵技術臨產親魚判斷♀腹部渾圓脹大,卵巢柔軟,背部后端色淡光澤,生殖孔突出、紅腫,生殖孔外膜透明、可見卵粒;♂色彩鮮艷,活力極強,表現(xiàn)出極度興奮狀態(tài),可以擠出精液。
擠卵前用毛巾將蚌殼和魚體擦干,剪開生殖孔外膜,順著卵巢方向輕擠卵就流出,用蚌殼接著,再將精液擠到卵上,用毛翎攪拌,加入海水少許,繼續(xù)攪拌。若精液擠不出就解剖取精巢,剪成小塊,與卵攪拌。鏡檢魚的精子活力好,數(shù)量多,圓形,看不清鞭毛。
四、受精卵孵化與采苗技術關于松江鱸魚受精卵的胚胎發(fā)育研究已見報道,對于生產具有指導意義的幾個階段水溫8~12℃、海水比重1.020-1.028時,孵化第3~4天,胚胎的眼色素期,可以進行受精率的計算;孵化第10~22天時,胚體轉動,眼睛光亮,是出膜孵化期。
五、魚苗培育技術剛剛孵出的水花魚苗的卵黃囊呈圓形、橘紅色,全長6.0mm,幾天后吸收為長圓形無橘紅色或透明,就可以開口吃輪蟲。投喂幾天,就可以投喂鹵蟲無節(jié)幼體。魚苗吃鹵蟲后,胃變成橘紅色,十分鮮艷,魚苗的飽食率肉眼清晰可見。水流控制以魚苗不沉底、不貼網為標準。
本發(fā)明捕撈后備親魚的網具是定置張網,即丁字網或定置地籠網較好。
本發(fā)明捕撈親魚暫養(yǎng)運輸?shù)綇S后消炎藥物浸浴并充氣20-40min,以防病治病,減少死亡率。
后備親魚培育池水是鹽鹵水和淡水兌成,鹽鹵水的波美度10.0-14.0,Mg2+=4500-5500mg/L,Ca2+=1500-2000mg/L。
后備親魚投喂細米蝦和日本沼蝦喂養(yǎng),投飼率以3-8%為好。
親魚催熟時♀、♂混養(yǎng)比例以1∶1為好。
浮排----網箱----孵化桶孵化法受精卵浮排孵化,將要出膜的卵移到采苗網箱,放入懸吊的塑料筐中,池水深度調節(jié)到懸吊兩層塑料筐全淹沒為止。即將出膜受精卵在敞口網箱邊發(fā)育邊孵化、出膜,每天晚上將網箱中的水花魚苗帶水轉移到孵化桶中培育。
1.輪蟲培育技術與供應微綠球藻的培養(yǎng)F/2培養(yǎng)液,車間通過紫外線消毒器魚池進水口的海水,再消毒后使用。室溫25±2℃。
褶皺臂尾輪蟲的培養(yǎng)使用鮮酵母作為輪蟲的餌料,輔助微綠球藻,車間通過紫外線消毒器魚池進水口的海水直接使用,小體積高密度培養(yǎng),培養(yǎng)密度1000個/ml,部分采收。室溫25±2℃。一個培養(yǎng)車間,提供褶皺臂尾輪蟲。每天供應輪蟲,保證魚苗的食量。
2.鹵蟲孵化與供應每天孵化鹵蟲一次,根據魚苗的出膜量,稱500~1000g鹵蟲卵,先用淡水浸泡1-2h,再放到1.012的海水中,水溫26-28℃,充氣,孵化20h后,光誘分離,共分離兩次。充氣降溫,移到育苗車間充氣暫養(yǎng),一次孵化的可以喂2天左右。魚苗嗜食鹵蟲無節(jié)幼體。
上述各生產階段分別在親魚池、孵化池、育苗培育池中進行。各池之間的平衡,包括水處理池的處理均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多贅述。
本發(fā)明技術中后備親魚采自天然水體,馴養(yǎng)成活率達97%,性腺成熟率達90%,受精(授精)孵化出苗率90%,解決了松江鱸魚瀕臨絕種的危機。本發(fā)明池水系統(tǒng)是24小時封閉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易控易調,各階段魚池可根據生產規(guī)模而增減,工廠化的生產技術使傳統(tǒng)魚種獲得了規(guī)?;漠a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
1、水處理系統(tǒng)及其功能松江鱸魚魚苗繁殖工廠水系統(tǒng)由8個魚池、5個水處理池、一個多功能池和5個蓄水配水池構成,由PVC管材以及球閥聯(lián)系組成封閉整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配備臭氧消毒裝置、蛋白分離器、紫外消毒器等設備。水處理池由篩網過濾池、石礫與生物膜池、植物與合成纖維載體生物濾膜池、石礫與生物膜池和凈水池組成。生物膜主要由硅藻、原生動物和絲狀菌及益生菌組成,降解氨態(tài)氮、有機物的功能強。處理后的水質優(yōu)良。水質指標pH控制在6.0~6.5,溶解氧7~9mg/L,氨態(tài)氮0.2~0.5mg/L,COD 2~5mg/L,水色澄清、味道新鮮、不渾濁。
2、水系統(tǒng)調節(jié)與維護技術松江鱸魚魚苗繁殖車間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是嚴謹?shù)牟婚g斷的,重點是水位平衡的調節(jié)和控制個池平衡,4池平衡與8池平衡;處理池個池平衡,處理池6池平衡;8魚池與處理池系統(tǒng)平衡;孵化桶個桶平衡,孵化桶8桶平衡;蛋白分離器及其與凈水池的平衡;臭氧機的使用與紫外消毒器的聯(lián)合使用,協(xié)調消毒殺菌控制。
生化池生物膜的培養(yǎng)與護理先將生物膜載體材料藥物消毒、清洗,放入各處理池中,接種單胞藻、益生菌等生物種源,經過15~20天熟化培養(yǎng),形成生物膜,檢查生物膜的組成及其功能,明確凈化功能,并證實生物膜成熟以及養(yǎng)護其生長發(fā)育正常,防止意外破壞、老化脫落和死亡。
海水鹽度控制按比重控制1.008~1.026~1.004。
用蟹籠采捕后備親魚,天然水暫養(yǎng)并充氣,每天換水一次并清潔親魚池,以表中例2條件培育,水深40cm,每天投入中華細米蝦、沼蝦,投入量3-8%。在孵化池中以1∶1=♀∶♂配對,用三角帆蚌做魚窩,并在11月至次年1月每月注射性激素HCG、LRH-A。自然受精與人工授精同時進行,在水溫8-12℃,海水比重為1.020中孵化12天,或者在海水比重為1.028中孵化20天,將要出膜的卵移到采苗網箱,再入孵化桶孵化,采用上述浮排-網箱-孵化法孵出幼苗。魚苗先吃輪蟲2天,再喂鹵蟲,至胃呈桔紅色后即飽食。以此逐漸長成成魚。
權利要求
1.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包括松江鱸魚親魚培育、催熟、受精采卵、受精卵孵化與采苗、魚苗培育等技術,其特征在于(1)用網具捕撈后備親魚后,用天然江水暫養(yǎng),帶水充氧運輸,到廠后在下述條件中馴養(yǎng)培育溫度10~20℃,海水比重1.000-1.026,pH6.0-6.5,餌料是中華細米蝦和日本沼蝦150-700g/d,溶解氧6-10mg/L,氨態(tài)氮0.1-0.8mg/L,COD 1-6mg/L,水深25-50cm。(2)親魚催熟保持流水系統(tǒng),采用蚌殼做魚窩,♀♂混養(yǎng),向水中添加KI,注射性激素;(3)當親魚達到性成熟時,重新清池,自然或人工受精并采卵;(4)受精卵孵化并采苗,水溫8-12℃,海水比重1.020-1.028,時間10-22天出膜,將要出膜的卵移至采苗箱;(5)魚苗孵出后吃輪蟲,然后投喂鹵蟲無節(jié)幼體,控制水流以魚苗不沉底、不貼網標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捕撈后備親魚的網具是定置張網,或定置籠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后備親魚運輸?shù)綇S后用藥物浸浴并充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后備親魚池水是鹽鹵水和淡水兌成,鹽鹵水的波美度是10.0-14.0,Mg2+=4500-5500mg/L,Ca2+=1500-2000mg/L。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親魚培育中華細米蝦和沼蝦的投餌率是3-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親魚催熟時♀、♂混養(yǎng)比例是1∶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受精卵孵化采用浮排-網箱-孵化桶孵化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輪蟲培養(yǎng)時F/2培養(yǎng)液、紫外線消毒器魚池進水口的海水;用鮮酵母作為輪蟲餌料,輔助微綠球藻,通過紫外線消毒器魚池進水口的海水直接使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鹵蟲孵化時將鹵蟲卵先用淡水浸泡,再放到1.012的海水中,水溫26-28℃,孵化后光誘分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鱸魚水花魚苗生產技術,其特征是工廠化生產的各階段分別是在親魚池,孵化池、育苗池中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在工廠化車間(塑料大棚)里,在24小時封閉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中,進行松江鱸魚的苗種生產。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生態(tài)平衡破壞,致使傳統(tǒng)的松江鱸魚面臨絕種的危機。本發(fā)明利用僅有資源,通過自然捕撈松江鱸魚、人工暫養(yǎng)、運輸、催熟、受(授)精、產卵、孵化等技術,獲得水花魚苗。本發(fā)明后備親魚采自天然水體,馴養(yǎng)成活率達97%,性腺成熟率達98%,獲得了大批量的水花魚苗。
文檔編號A01K61/00GK1480032SQ0314143
公開日2004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7日
發(fā)明者王金秋, 潘連德, 張飲江, 管忠勤, 王昌燮 申請人:復旦大學